正文

2025 年 7 月 17 日傍晚,重庆九龙坡区的一处空旷操场被晚霞染成琥珀色。当直径 24 厘米、高度超过 2 米的重型水火箭在倒计时中腾空而起时,站在发射架旁的 12 名少年发出震耳欲聋的欢呼 —— 这枚由他们亲手制作的 "追梦一号" 大型一级水火箭,以超过 80 米的飞行高度完美诠释了 "少年壮志当拿云" 的真正含义。

一、从图纸到实体:三个月的匠心雕琢

这支名为 "弟子班" 的科技兴趣小组,成员全部来自九龙坡区某中学的科创社团。指导教师李航回忆起项目启动时的情景:"孩子们第一次看到王印老师的重型水火箭视频时,眼睛都在发光。" 他们从模仿开始,用 12 升废弃矿泉水桶替代传统可乐瓶,通过 3D 打印技术制作出流线型整流罩和稳定尾翼。

"最难的是密封工艺。" 队长陈浩然展示着手上的烫伤疤痕,"我们试过 5 种胶水、3 种密封圈,直到发现汽车内胎材料才解决问题。" 为了模拟真实火箭的推力曲线,团队反复测试水与气压的比例,最终确定在 3.5 升水、6 个大气压下能达到最佳推进效果。

二、技术攻坚:从 ' 炸箭 ' 到精准控制

在三个月的研制过程中,团队经历了 17 次失败。最严重的一次发生在 6 月 23 日,当气压达到 5 个大气压时,箭体突然横向爆裂,碎片飞溅数米远。"那天所有人都沉默了,但第二天实验室又响起了讨论声。" 李航老师说。

他们从航空航天资料中汲取灵感,创新性地设计了leyu·乐鱼 "双段式气压释放装置":当一级推进完成后,箭体内部气压下降触发磁吸锁扣,自动释放剩余气体以避免二次爆炸。这个设计后来被专家评价为 "民间航天工程的智慧结晶"。

三、发射时刻:霞光见证的航天梦

发射当日的天气堪称完美 —— 西南地区特有的层积云在夕阳下呈现出火焰般的橙红色。当李航老师按下电子阀门的瞬间,高压水流喷射产生的反冲力推动箭体垂直升空,在晚霞中划出一道银亮的轨迹。

"分离!分离!" 观察员王雨桐的呐喊声中,箭体在 45 米高空完成预定动作,搭载的微型降落伞准时绽开。当箭体平稳降落在百米外的预定区域时,少年们相拥而泣。现场观看的航天科普专家张教授激动地说:"这个发射成功率已经超过了很多专业模型火箭,孩子们的工程思维令人惊叹。"

晚霞中的水火箭少年:弟子班首飞成功纪实

四、逐梦星空:比高度更重要的成长

在回收后的庆功会上,少年们轮流分享着自己的感悟。曾因连续熬夜设计图纸而晕倒的赵梓轩说:"当看到火箭穿透晚霞的那一刻,所有的疼痛都值得了。" 而负责 3D 建模的林小夏则展示着手机里的对比图:"三个月前我们连尾翼角度都算错,现在却能控制飞行轨迹,这就是科学的魅力。"

这支平均年龄 15 岁的团队,用总造价不足 200 元的材料实现了专业级发射效果。他们的故事在短视频平台引发热议,网友们纷纷点赞:"这才是青春该有的样子!"" 中国航天的未来在他们手中!"

暮色渐浓时,少年们开始收拾设备。天边最后一缕霞光中,"追梦一号" 的箭体泛着金属光泽,仿佛在诉说着属于这个时代的少年壮志。正如李航老师在日志中写下的:"真正的航天精神,不在于飞得多高,而在于永远仰望星空的勇气。"